"朋友是麻烦出来的",这句话有其道理。在计划经济时代,年轻人结婚时,需要通过购物票购买家具和日用品,这些都与朋友有关。相声作品常讽刺不正之风,如高英培、范振钰的相声中,“万能胶”、“果头儿换料头儿、料头儿换肉头儿”的徐姐至今仍是经典角色。当时资源稀缺和行业垄断为不正之风提供了土壤。人们以认识“垄断行业”的人为荣,但这种交友显然功利性强。因此,“多个朋友多条路”一词在很长时间里被挂在嘴边,但它所含义的功利性清晰可见。
如今,即使没有计划经济,也依然存在某种土壤。不少人死乞白赖地试图进入所谓更高层次的圈子,以微信好友数量作为证明。但许多所谓“朋友圈”建立在实力相当或势均力敌基础上,没有匹配对方能力或价值——这样的自我演绎只是虚幻,有攀附属性。现在网上还有专门课程教你构建优质人脉圈,但我并不相信。我认为,只要个人足够强大,不必刻意寻找“人脉”,真正有用的人会主动找你;如果没能力,那么费心建起的“圈子”也是无用的。
苏东坡有一套交友境界:求同存异。他能够找到与朋友共同点,同时搁置争议。这就像他与黄庭坚之间的情谊,他们虽然性格迥异却成为挚友。他们常开玩笑嘲讽对方字体,而从不往心里去。
《世说新语》记载了管宁割席绝交的事例,他对华歆说:“子非吾友也。”但后来华歆成为了栋梁之才,在魏文帝和魏明帝朝任要职,却始终保持清廉。此外,《三国志》还记载了华歆拒金的一幕,他给宾客发还赠送礼金,让每位宾客留下面子。这展示了做人的智慧以及交友的境界。
富兰克林曾写信给国会议员借阅书籍,并因此获得支持并成为好朋友。这说明相同兴趣可以跨越不同背景形成深厚关系,这也是一个美好的交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