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两次聆听廖静文的报告,初中和高中时分。那些年轻的记忆已经模糊,但她提到徐悲鸿时那种哽咽的情感,我至今难以忘怀。那时候,我太小,不懂情感的复杂。
十几年后,在2002年的某个日子里,我再次见到了那位女士。她已是八旬高龄,却依然焕发着青春的光彩。她的头发乌黑浓密,皮肤如白玉般洁净,五官清秀如同当年。我惊讶地看到她穿着一件紫色上衣,她微笑着说:“悲鸿最喜欢紫色,所以我常穿紫色的衣服。”那份温暖让我心动不已。
尽管她的听力不佳,需要戴助听器并且说话声音有些迟缓,但廖静文的人生观念却深邃而清晰,每件事都从头讲起,让人仿佛置身其间。她谈及1945年底与徐悲鸿结婚前的事迹,那份牺牲与无奈在她的眼中闪现出愤怒与不屑,这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问及她这一生的遗憾,她神情微妙地说,有过一次未能圆满完成的情感故事。在一次火车上的偶遇中,一位军官赢得了他们家的友谊,最终,他向廖静文表达了爱意,并获得了解答。但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因为廖静文的心仍旧属于徐悲鸿。他对此表示理解,他们最终离异。这段经历让她感到遗憾,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弥补的情感纠葛。
“如果黄泉之下,我们百年后重逢,我会哭着把头靠在他的胸前,对他倾诉这五十年的思念。”这样的言语,无论是多么沉痛,都承载了一种伟大的爱情,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使得每个人都为之动容。我被这种纯粹而坚定的爱所触动,为这个世界中的每一个角落充满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