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麻烦出来的",这句话在计划经济年代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在那个时代,年轻人结婚难免要麻烦朋友,因为购物票、家具、电器等都需要帮助。相声作品中讽刺不正之风,如高英培、范振钰的相声中的“万能胶”和“徐姐”,至今仍是经典人物。当时的土壤是资源稀缺和行业垄断,所以交友往往带有功利性。
如今,“多个朋友多条路”的话依然有人挂在嘴边,但这种交友的功利性依旧存在。有些人死乞白赖想进入所谓更高层次的圈子,以微信为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所谓的“朋友圈”建立在实力相当基础上,没有足够能量与价值匹配,那些自我演绎只是虚幻的一种表现,是攀附行为。
现在还有专门课程教你如何建立有用的社交网络,这些付费课程让人怀疑。在我看来,只有自身能力强大,不必刻意寻找“人脉”,真正有用的人脉会主动找到你;如果没能力,就算建起了所谓的圈子,也不过是一座沙上的塔。
苏东坡他的交友境界很高,他能够找到与朋友共同点,同时搁置争议。他永远能够找到与朋友共鸣的地方,从不苛求。《世说新语》记载管宁割席绝交,并不是因为大的矛盾,而是在小事上发现分歧。这说明了即使是好友,也不能因一两件小事就绝交。
华歆后来成为了栋梁之才,在魏文帝和魏明帝两朝任要职,官至相国、司徒。但他始终保持清贫,对于赐予他御衣以及妻女衣服感到过度荣耀而拒绝。而当宾客送金银时,他写下他们姓名,然后诚恳地告知各位留下礼物给大家留下面子。这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品行,是做人的智慧也是交友境界的一部分。
富兰克林通过书籍成为国会议员支持者的事例也证明了通过相同兴趣可以建立深厚关系。他诚恳借阅对方珍藏书籍,最终成了好朋友,这种基于共同爱好的交流也是一种美好的交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