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朋友是麻烦出来的”这句话有一定道理。过去在计划经济年代,年轻人结婚时会遇到很多麻烦,因为购买家具、电器等都需要购物票,这些都与朋友有关。那时候,有一些相声作品讽刺了不正之风,比如高英培、范振钰的相声中的“万能胶”和徐姐的故事。这时期,不正之风存在于资源稀缺和行业垄断中,因此有人以认识多少“垄断行业”的人为荣,但这种交友方式很明显带有功利性。

因此,“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们挂在嘴边,但它所包含的强烈功利性是清楚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种功利性的土壤。有些人试图通过加入某些人的微信群或者社交圈子来提升自己的地位,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融入更高层次的圈子。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完全没有用,只能是一种虚幻的心态,是一种攀附行为。

现在网上还有关于如何建立有用的联系网络以及快速构建优质联系网络等付费课程,但我并不相信这些。我认为,只有当你自己变得足够强大时,你才不会刻意去寻找联系,而你的价值才会吸引他人。你如果能力不足,那么即使你努力建立起来的人脉,也只是像沙上的塔一样不可靠。

苏东坡的人际关系境界求同存异,他能够找到与朋友共同点,同时也能接受彼此之间的差异。黄庭坚虽然性格与苏东坡不同,却成为他的挚友。他们常开玩笑,嘲讽对方字体,这显示出他们之间没有太大的争执。

管宁割席绝交华歆不是因为有什么重大矛盾,而仅仅是因为两个小事:一次发现金子,一次看官员轿舆过往。在《世说新语》中记载,华歆后来成为了栋梁之才,被袁术、孙策、孙权及曹操竞相邀请担任要职。他严于律己,对待财富清廉,在魏文帝听闻后感动不已赐予御衣,并给妻儿衣服。此外,他还拒绝了宾客送来的许多金银礼品,写下每份礼金背后的名字,然后诚恳告知大家这是为了避免因财宝惹眼而招灾祸。他这样做既清廉又尊重了他人的好意,这也是做人的智慧和交友的一种境界。

最后,我想提到的一个例子是富兰克林。当年他梦想成为国会议员,但前提是需要某位资深议员支持。但由于他不知道那个人,他决定通过写信表达对对方收藏的一部书籍感兴趣,并请求借阅几天。一开始这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是最终却成了两人的好友。这一切都是因为阅读这一相同兴趣,让原本不属于同一圈层的人们变成了朋友。这确实是一种非常特别且值得学习的情谊建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