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求同存异纳入交友的法则,那么我们一定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小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要好到什么程度?下雨天打一把伞,宁可自己淋湿的多一些,也不想让对方浇到。就是这样的感情最终也不了了之。很遗憾。分隔开情谊的不是岁月,而是彼此没有坚持的心。

小学毕业,我们上了不同的学校。再然后她不再上学,而我一直上学。联系自然就少了。大学之前,还偶尔串门一起玩。但是大学之后,我一年回去两三次,每次都很匆忙。而她也不在家。出去打工,回来的时间不定期。渐渐地,也就疏远了。当我大学没有毕业的时候,她结婚了。我非常遗憾,没有得到通知,所以就没有去参加她的婚礼。在后来见面时,她已经带着孩子,而我还未踏入婚姻殿堂。这一切让我感到有些尴尬和无言,只能客套几句,然后便告别。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差异、生长环境和交友圈所导致的人们渐行渐远,最终不了了之。我觉得这份美好只适合曾经岁月中的相聚。

若是强求,一直刻意地维持联系,到最后也还是不了了之,或许会觉得付出很多却收获微薄。我还有其他许多要好的朋友,但每当我回到家乡,我总是主动去找他们,却发现她们对我的关心和积极寻找已然稀少。不知不觉中,便失去了联系。

开始时,我们常常在春节团聚,但随着时间流逝,这种习惯也逐渐淡忘,因为成熟、因为忙碌,以及各种各样的理由。而且,如果对方真的将你当作真诚的朋友,他们不会给出这些借口。

我们习惯于听闻自己愿意倾听的话语,看见自己愿意看到的事物,从未真正思考,这是否真是我们所看到或听到的一切?直至受到伤害并达到某个临界点,我们才醒悟过来,原来都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缺乏深入了解的问题,是自己忽略的问题。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颗善于隐藏的心,却缺乏抵御风雨勇气,不敢正视真实的情感需求。

初中的时候也有几个亲密的小伙伴,他们讲义气,在一些小插曲之后,不仅没有放弃彼此,更成为了一起前进的小队伍,即使现在也偶尔通过微信等聊天软件保持联系。不过进入高中后,由于大家各自追求不同的事业,无暇继续维系这种关系。当步入大学,则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心机时代,每个人都带着面具,与人交往时慢慢展露本质。在这个充满挑战但又轻松自由的阶段,我学会了一些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事情,但同时也体验到了成长带来的心理老化,使得我的看待事物变得更加沉稳而复杂。

尽管说学校时代的情谊纯洁无瑕,但我选择放手,因为即便是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朋友”们,大多数只是职场上的同事,并非那种经过共同经历培养出来的情谊。不过宿舍里的室友里,有一个特别亲近的人,就足以让我感到满足。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再无进一步接触,只能遥寄祝福,让彼此各自追逐梦想走向不同的未来。

至于工作后的那些“同事”,虽然有的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和交流,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并不能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友情除非你们离开公司。不论如何,都保持一定距离似乎更加明智。一些原本紧密相连的人缘网络,如今被日益增长的地球抱住,将被永远留在记忆深处,为那段无法挽回过去增添一抹忧郁色彩。如果你如我一样错失良机,那么请务必学会改变这一点,因为你的生活中应该拥有一群能够理解你、支持你的伙伴。如果我们能够用求同存异的心态去接纳他人的独特性,那么我们的生命中就会拥有更多珍贵而宝贵的情谊,同时促进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此乃人生不可或缺的一课,让它启迪你,在未来的路途上,用开放的心态迎接每一次新的邂逅与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