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17岁遭遇车祸,双腿瘫痪至今已是9年。这些年里,我经历了3年的绝望和彷徨,3年的斗争和努力,再到的是3年的爱与被爱的辛酸和痛楚。

2002年4月,我在一篇文章中赢得二等奖,这使我成为聚会上唯一坐着轮椅参加的人物。当主持人宣布让我上台发言时,我感到措手不及。我通常内向,不善于表达,但当我面对期待的目光时,我竟然无言以对。

会场陷入了一阵沉默,然后一个儒雅俊朗的年轻人站起身来,用一种修饰过的话语缓解了尴尬。他轻声对我说:“没关系,放松些,他们的文章哪里有你写得好?只当给他们上上课。”然后,他狡黠地眨巴着眼睛。

那句话让我心情瞬间平静。我镇定地谈论文学、命运以及生活观,以及我的经历和思考……

我的发言获得了一片掌声。聚会结束后,一群文友围绕过来打招呼,那些都是平日常见名字而不曾相识的人。我才意识到,原来我的名字竟如此熟悉于众多人。

一个人微笑着走过来——是他,那个帮我解围的男子。他没有回答,而是镜片后的眼睛依旧带着狡黜笑意,对我说:“想不到你写得一手好文章,还长得这么漂亮!”然后握手:“请多指教!”

田冰?这不是报社编辑田冰吗?他的话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明显的心机游戏,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错误认识。田冰,这位一直编发我的文章编辑,现在竟是一位如此年轻又帅气的男人!

他看穿了我的心思,说:“你的名字误导了你,我可从来不骗人的,更不会欺骗像你这样才貌双全的女孩儿。”生平第一次被陌生人这样直接夸赞,我不知道,是不是自首次晤面起,就已经爱上了他。但当他提出要共同创建“情感方舟”栏目时,我毫无犹豫地答应了。

自此以后,我们开始合作,因为身体原因,我不能频繁去报社,所以大部分工作都在电脑前完成,然后通过报社网络系统传递给田冰。田冰比我大4岁,是副刊部主任,他总是我直接领导,也是我最敬业的一位编辑,每一次选题都经过他的严格审查才能通过。他总是在评论中指出我的不足,并逐步指导我写散文、小说。

我们的合作很默契,他的话往往只要几个字就能让理解,就能拿出方案给我,他赞叹不已,看着眼神闪烁:“如果有一天,你值得爱,你可不要惊讶。”

23岁的情窦初开,可是我早已习惯将一切讲求平等互换的情感拒之门外。这是一个世俗成就无法超越的地方,但幸运的是,有笔,有文字,可以把未实现的情感放在文字里,让那些人物悲喜动感情,日子也就这么过去了。

有一次,田冰问道:“你知道第一篇编发你的文章是什么感觉吗?”答案是:事先就觉得,要是和这样一个女孩儿谈一场风花雪月,便非常完美。而现在,她成了那个风雨兼程为梦付出的坚强女孩儿。在他的世界里,她甚至变成了那个淡淡伤感气息如同大观园里的某个女孩儿。但直到昨夜,当她摔倒在地的时候,只有那么短暂的一瞬间,无助仿佛映照出了她的深处需要——真实的情感支持,一份贴心保护。她从未与任何人分享过感情的事,而这个秘密只有她自己知道,却被发现并珍重起来。在这样的夜晚下,她终于明白:其实她更需要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