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应在逆境中相互扶持。真正的朋友,不仅不会在风雨无情的时刻消失,更不可能在酒肉交欢的聚会中孤立无援。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提出了质疑,世间那些平日里只在巷尾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的人,是不是就叫做真朋友?他讲述了一个故事,当年柳宗元调任柳州刺史,而刘禹锡则被贬到偏远的播州。在此情况下,柳宗元竟愿意与刘禹锡交换职位,即使因此而再次得罪朝廷,他也不后悔。
韩愈赞叹道:“士穷乃见节义!”朋友是谁?他们就是那些能在你的困难时刻,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要帮助你的人。当世俗人看来,这样的行为或许有些过分,有些傻。但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范仲淹被贬至饶州,大臣们都闭口不言,只有几个不知好歹之人,为范仲淹的事冒死力争。集赞校理余靖直言皇帝,对范仲淹一心为公,并建议收回成命,但结果余靖也被贬。馆阁校勘尹洙更是直接向皇帝表达,他和范仲淹果实亦师亦友,如同朋党,被判罪,就不能苟免,最终也遭到了贬黜。而欧阳修,则直接责骂谏官高若讷,说范仲淹果然无罪,却因政治原因被贬,他作为谏官却不能为其辩护,也没脸继续留朝廷。他说:“我跟着你一起升迁,一起降职就行了。”
当年欧阳修还曾经为了支持他的挚友 范仲淹,还写下了《劝进书》,力主提拔他。但欧阳修笑着拒绝了,说“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哉?”(我对待您,没有私利),即便是共同降职,也罢,但共同升迁就显得多余了。这份坚决推开由友人的帮助,不仅展现了一种超脱于世俗利益的心态,也是一种纯粹的情感。
青年时代,我读过荀巨伯的一段往事。大意是荀巨伯去探望远方生病的老友,在胡人攻打该郡时,他们并未逃走,而是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选择留下来。这一举动让胡人惊叹,因为整个郡都已经空跑,只有这两个人还剩下来。此时荀巨伯回答:“友人有疾,不忍委之。”(我不能抛弃这个生病的朋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宁愿用我的生命换取我的朋友)
最初听闻此事,我有些怀疑是否真的存在这样忠诚的情谊。但随着时间和阅读深入,我发现我们的民族历史中,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我想,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需要这样的人,他们既能维系私下的情感纽带,又能坚守国家的大义大德。
这样的结局让我感到温暖,因为我们人类总是在寻找那种能够跨越一切困难、维系至最后关头的情感纽带。而这些所谓“傻”、“痴”的行为,其实正反映出一种最为真挚、最为纯粹的情感——那就是真正的友情。在那个充满挑战和困境的时候,你会遇到哪些真诚地站在你身边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