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两次聆听廖静文的报告,初中和高中时分。虽然当时年幼,不能深入理解她提及徐悲鸿时的哽咽情绪。直到2002年,我再次见到了廖静文,她已是八旬高龄,却依旧拥有一头乌黑浓密的发丝、光滑白皙的皮肤和清秀五官。她的紫色上衣让我赞叹,她微笑着解释:“悲鸿最喜欢紫色,所以我常穿这颜色的衣服。”
尽管廖静文耳力不佳,需要戴助听器并且我需大声而缓慢地说话,但她的记忆力强、思路明确。她讲述每一件事都从头至尾,声音平稳。
在1945年的末期,廖静文与徐悲鸿结婚前夕,为了结束与蒋碧薇之间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纠缷,徐悲鸿答应给予蒋碧薇100万元和100幅画,这段艰难岁月导致他迅速衰弱身亡。因此,当谈及蒋碧薇时,即使温婉如她,也显露出愤怒与轻蔑的情绪。
当徐悲鸿去世的时候,廖静文仅有30岁,在漫长人生旅途上重新开始寻找新的感情。但出于对她以及对徐悲鸿的尊重,我决定避免触及这一部分。而在我的提问下——是否有遗憾?——她竟自愿分享了一个关于非徐悲鸦情感经历的事迹。
一次火车旅行中,一位军官成为他们家的一份子,他英俊又善良,与孩子们建立了友谊,最终向廖静文表达爱意。在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后,她接受了他的感情,但同时坚持说“我的心永远属于那位伟大的艺术家”。然而,他们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因为他无法理解或尊重她对先前的伴侣深厚的情感,而最终两人离异。
面对这样的故事,我感到内心涟涕。我做过许多采访,无论面对何种人物或故事,都能保持冷靜客观,但此刻眼眶湿润。这份伟大的爱情,如同黄泉之上的约定,让人忍不住想要哭泣,为那五十年的思念而诉说。此刻,我为这份令人敬佩的情感深深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