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秋天去了一个名叫周庄的水乡,看到很多店铺都摆满了红、亮、光的“万三蹄”(红烧蹄髈),这让我想起了已经去世十多年的爷爷。爷爷是一位在家乡有名的小吃厨师,他在我们这个小村子里就很有名气,每当邻里举行大事,如婚礼或葬礼,都会请他来掌勺。他的菜总是用浓油赤酱做,大荤口味重,深受邻居们喜爱。他擅长烹饪肉丸、糖醋排骨和红烧羊肉,但我最喜欢的是他那道红烧蹄髈。

小时候,我们这个穷乡僻壤不太能吃到高级食品,只能买些便宜的鱼或者豆腐炒豆芽,这样孩子们也就开心得不得了。我幸运地继承了爷爷的烹饪技艺,从小就在厨房帮忙,还自己尝试制作各种美食。乡间人淳朴好客,每次聚会都会请许多朋友过夜,大家轮流提供食物,最繁忙的地方就是厨房。在那里,烟雾弥漫,锅铲敲打声伴随着汗水滴落;人们穿梭于桌椅之间送菜;灶火映照着脸庞。

尽管常被带进厨房,我却觉得那个空间太狭窄,不适合我。但是在自家的厨房里学习跟着爷爷烹饪特别是红烧蹄髈,是最佳选择。蹄髈像牡丹,有一种富贵感自带喜庆气息,即使最贫穷的人家年底也要做一盆这样的美食。我记得案板上的一只大蹄髈早已被净干净了,然后切成了几刀,以备入味。然后将冰糖放入黄澄澄的菜籽油中慢慢熬成糖稀,再加入蹄髈,让它没过水面,然后加上酱油、料酒、醋及盐,以及葱段姜块辣椒等香料包裹好的纱布袋,用大火煮两个小时后转小火焖一个小时才能炖好。

我们的年夜饭通常下午四五点开始,一旦快完,就可以放炮仗抢彩头。而且每次都先给最年长的人——我的爸爸——让他用筷子轻轻拨动一块肉之后,我才可以品尝。当时的肥而不腻,在那个节省油脂年代,那真是难得的大快朵颐。

虽然最后轮到我享用,但剩下的骨头总是归我啃,让我尽情享受。那时亲人离世,每隔十年就会有一次回忆他们手艺美食的时候。在前年的父親忌日上,当大家谈及祖父的手艺时,他们决定让新一代尽早传承这些手艺。所以工作后的生活节奏再快,我还是会回到老家,用时间来炖出色香味俱全的蹄髈,并与家人共享那些传说中的慢生活和内心丰盈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