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深刻体会到,交友的境界往往与人品和价值观有关,而不是单纯的名利场或功利追求。记得在计划经济年代,年轻夫妇购置家具时,需要购物票,这些小麻烦常常涉及到朋友之间的帮助和协助。那时候,一些相声作品讽刺了不正之风,如“后门走得勤”的“万能胶”和“果头儿换料头儿、料头儿换肉头儿”的徐姐,它们至今仍是相声中的经典人物。当时资源稀缺和行业垄断为土壤,那些以认识权威人士为荣的人,其交友之心已显而易见。
如今,即便在网络时代,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人们死盯着加入所谓高端社群或圈子,他们以为加好友就是进阶了,但这通常不过是一种幻想。在现实中,有用的朋友圈建立在平等互利、共同成长的基础上,没有足够实力与价值的人,是难以融入其中的。而一些宣称能够快速构建优质人脉圈的付费课程,也让人感到怀疑。真正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刻意寻找关系,因为他们自然会吸引来真诚合作者;没有能力的人,无论多么努力建立起来的关系,都可能是虚假无力的。
苏东坡的大名远扬,他遍结天下知音,其中包括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他能从朋友那里找到共同点,同时容忍彼此间的小争执。这就体现了他交友的一种境界:既求同又存异。黄庭坚与苏东坡虽然性格迥异,却也成为挚友,他们常开玩笑嘲讽对方字形,这种轻松愉快的情谊令人赞叹。
《世说新语》中的管宁割席绝交,与华歆分手,原本只因为两人对金子态度不同,以及管宁看书不动眼光给予华歆压力。此举表明管宁对待朋友非常严格,对于那些非君子的行为不能容忍。但事实上华歆后来成了栋梁之才,被尊敬者竞相邀请担任要职,最终官至司徒。他一生清贫自持,从未忘记初心,为人的品质高尚得到历史评价。
富兰克林自传中讲述了一次借书事件,他通过写信请求借阅某部珍贵藏书,并且被允许,这份相同兴趣促成了他与资深国会议员之间美好的友情。这不仅展现了读书爱好者的共鸣,也展示了一种更加纯粹、真诚的交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