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经济的时代,结婚是件麻烦事,因为要购物票才能买到生活用品,那时的相声作品常常讽刺不正之风。高英培、范振钰的相声中有“后门走得勤”的“万能胶”,还有徐姐和她的故事,这些都是经典。那个时候,资源稀缺和行业垄断造就了这种交友的功利性,所以人们总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但这话里藏着强烈功利性的意味。
现在依然有人为了进入所谓更高层次的圈子,不惜死乞白赖地加微信,但这其实并不等同于真正加入了那群人。很多所谓的“朋友圈”建立在实力相当、势均力敌基础上,你没有足够的能量或价值,与他们匹配,那么你的所谓“我的朋友谁谁谁”、“我和某某很熟”,只是虚幻的一种自我表演,有攀附之意。
网上有许多关于如何建立有用的人脉圈子的付费课程,但我不相信这些。我认为,只要你自己足够强大,不需要刻意寻找,“人脉”会主动来找你;如果你能力不足,就算建起了所谓的圈子,也不过是沙上的塔。
苏东坡交友境界求同存异,他能够找到与朋友共同点,同时忽略争议。黄庭坚与他性格迥异,却成为了挚友,他们常开玩笑,嘲讽对方字体。而管宁割席绝交,是因为两个细节上的分歧,如发现金子时各自处理方式不同,以及对官员轿舆态度差异。这两件事让管宁觉得华歆见利忘义,便断绝了友情。
然而华歆后来成了栋梁之才,在魏文帝和魏明帝朝任要职,最终官至相国、司徒,但始终保持清贫简朴,对待宾客也极为谦逊。在另一个故事中,当他收到众多宾客送来的金银礼物时,他暗中记录下每份礼金归属者,并告别时诚恳拒绝回赠,将所有礼物留给宾客,这既展现了他的清廉,也给予了朋友们面子。
富兰克林在其自传里讲述了一次,他写信请求借阅一部珍贵书籍,而不是直接请求帮助,这样做竟促成了他与资深国会议员之间良好的关系,是通过读书这一共同兴趣而成为好朋友。这无疑也是一种交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