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与妻子相恋多年,孩子渐入学堂,近日却步入离婚的艰难地步。朋友母亲心碎地诉说:“这个女儿,真不知如何才能让她满意!先前同住在一起,我便为她洗内衣,让她无忧家务,她依然不满足,要自己买房独立。她搬出后,我们夫妇每天去帮忙打理、烹饪、带娃,每日精心整洁,但都难换来她的欢颜。他们外出旅行时,我们担忧孩子添麻烦,便陪同前往照看孩子,还未归途,她便在路上发怒……我们已尽力了,她总说过不下去了,她到底希望我们怎样对待她才好?”我与这对夫妇交情深厚,对他们的情况也颇有了解。在旁观者身份,我其实很想告诉阿姨,那个女儿根本不是期待你们怎么对待,而是希望你们不要那么过度关怀。或许阿姨不知道,那个女儿并不习惯婆婆将她的内衣一概洗净;不习惯婆婆定期整理他们小两人的衣柜,将她的袜子卷成团再反包;也不喜欢每次年轻人约会旅行总带着父母……她并非怕累,不怕做家务,不怕带娃,但是在自己的家中找不到想要的生活空间和自我时间;偶尔想睡一个安静的午觉,却常被两位老人突然打开门扰醒,让其睡意全消;因为两位老人始终围绕在他们生活之中,使得小两口甚至卧室亲密时亦感到紧张不安……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一天天积累压迫,最终让她走到了忍无可忍、崩溃边缘。在外人眼中,他们的生活似乎充满享受和舒适,其实内心却藏着极大的挫败感和沮丧。她开始变得尖酸易怒,对两位老人的付出显得冷漠而排斥。丈夫最初还能理解她的抑郁,但随着时间推移,看见父母辛勤工作,也终于站到了父母那边,将妻子的行为视作无理取闹,不知恩义。这导致了频繁争吵,最终使两个相爱的人一步步走向了婚姻的末路。

朋友的父母无法领会,为何付出了那么多仍旧无法得到儿媳的心头好。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每个正常且独立的心灵,都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即使是至亲骨肉之间。一味牺牲自我,无限制掏空自我,只能给予孩子们巨大的心理负担,更可能干扰他们正常成长,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爱太甚,则情难堪。不愿让你的爱,把你最爱的人逼进困境之中,请更多的人理解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