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爱情故事中的钻石心灵

在这个充满数字和科技的时代,我们如何去探索、理解和传达那份深邃而又脆弱的爱情?有那么一位心清如水的女人,她以一种婉约且深刻的方式,讲述了她对爱情的一种理解:“爱一个人,就是在他的头衔、地位、学历、经历、善行、劣迹之外,看出真正的他不过是个孩子——好孩子或坏孩子——所以疼了他。”

看到这段话时,我仿佛像个玩累了的孩子,灵巧地倚在我的一边睡着了。本想念给他听,但随后我意识到,这些文字只是唤起女人间共鸣。于是,我轻巧巧地拨开他,伏到案头,决定为他写些什么,就像老师在期末给学生下个评语,就像家长在人前信口拈来一些琐事……

挥是学数学的人,而且在外洋呆了许多年。他的语言毛茸茸糙糙,有一些洋化的浪漫成分,也有时因使用得不多而显得生疏,显得别扭,但也显得格外地有点创意。比如说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分居两地,常常靠电话联络。我总是会问:“你想不想我?有多想?”挥回答便是那种怪怪的话语。他说:“当然想了,几想。”开始没听清楚也没想清楚,但之后才明白,他用“几”代表无限,即使再怎么样都无法衡量。

我夸奖他,说:“聪明,有灵气。”然后我又问:“你不是越来越依恋我吗?” 他便掷地有声地说:“是,是太是了。”哦,那一个“是”字还不够,还要加上极言其深的情感词汇,这让人印象深刻。

尽管我们经常打电话沟通,但最终还是找机会见面。他突然变得非常忙碌,说自己要处理很多事情。我询问为什么,他回答说,“许多事儿要浓缩起来处理啊。” 我提醒不要过度劳累。但他坚持道,“现在所做的是为了能早一点见到你。”

终于相聚时,我注意到了他的毛巾已经稀拉拉,便建议换条新毛巾。然而,他拒绝,因为那是我曾经用的,上面还有我的气息,是吸引他的气息。这就像是听话的小孩,一字不差地陈述完所有理由,让人既怜悯又难以抗拒。

每当我离开的时候,他总是在忙碌——为我买东西,为准备我的旅行。临近出发时,我叮嘱他晚上不要工作,要让别人代替。但等到我抵达目的地后,他却仍然没有休息。他解释说,在安检门前的瞬间,他止不住想到我,这比上夜班辛苦多倍。他能通过千里之遥把我的眼泪说出来。

夜很深很深,当挥挂断最后一个电话后,说自己翻来覆去睡不了觉。他突然意识到家里的床太大,只有两个人睡才能避免觉得浪费。这是一种数学博士严谨的心态,又是一份亲昵般的情感。

有一首歌曾流行,它唱道“爱人的心是玻璃做的”,暗示它易碎需要保护。而对于那些真正在乎对方的人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是,不仅心透明而且坚固,如同经过锤炼后的钻石一样纯净坦荡。

那个心清如水的女人继续启迪着我们:

“我们只有这一生,这是一个惟一筹码,我们要一起下注。

我们的生活只有一次,这是一个惟一戏码,我们必须同台演出。”

这段话正适合于那些相互扶持、彼此依赖的情侣们。在未来某个清晨,当挥醒来,我将温柔地说给我听,然后告诉世界,他们就是那个故事中最珍贵的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