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经济的时代,结婚是件麻烦事,因为要购物票才能买到生活用品,那时的相声作品常常讽刺不正之风。高英培、范振钰的相声中有“后门走得勤”的“万能胶”,还有徐姐和她的故事,这些都是经典。那个时候,资源稀缺和行业垄断造就了这种交友的功利性,所以人们总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但这话里藏着强烈功利性的意味。

现在依然有人为了进入所谓更高层次的圈子,不惜死乞白赖地加微信,但这通常不是真的加入圈子的表现,而是一种攀附。很多所谓的“朋友圈”建立在实力相当、势均力敌基础上,你没有足够能量与对方匹配,就只能是虚幻自欺的一种状态,是一种自嗨,有极强攀附属性。

网上还存在教你如何构建有用人脉圈或优质人脉圈等付费课程,但我不相信这种方法。在我看来,只有当你自身足够强大时,“人脉”才会主动找你;如果能力不足,就算费心建起所谓的人脉,也不过是沙上的塔。

苏东坡朋友遍天下,且分布于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他能够找到与朋友共同点,同时搁置争议。这就是苏东坡交友境界:求同存异。他永远能够找到与朋友共鸣的地方,同时尊重他们不同之处。

管宁割席绝交,不因巨大的矛盾或观念分歧,而仅因为小节上的分歧。一方面,他对华歆拾金视为见利动心,一方面他看到华歆看官员轿舆也觉得失去品德。于是管宁断绝了与华歆之间的情谊。但华歆后来成为了栋梁之才,在魏文帝和魏明帝两朝任要职,最终以清廉著称,即使身居高位,也严于律己。这就是管宁拒绝华歆成为好友的原因,也体现了管宁作为人的品格和交友标准。

富兰克林通过写信借阅一部珍贵书籍,与资深国会议员成了好朋友,这也是通过相同兴趣产生友情的一个例子。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交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