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两次聆听廖静文的报告,初中和高中时分。虽然当时年幼,不能深入理解她提及徐悲鸿时的哽咽情绪。直到2002年,我再次见到了廖静文,她已是八旬高龄,却依旧拥有一头乌黑浓密的发丝、光滑白皙的皮肤和清秀五官。她的紫色上衣让我赞叹,她微笑着解释:“悲鸿最喜欢紫色,所以我常穿这颜色的衣服。”
尽管廖静文耳力不佳,需要我大声而缓慢地说话,但她的记忆力强、思路清晰,每件事都从头至尾娓娓道来。我回想起1945年底,当廖静文与徐悲鸿结婚前夕,徐悲鸿为了摆脱与蒋碧薇之间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纠缠,便答应给予蒋碧薇100万元以及100幅画作,这段艰苦工作导致他迅速健康恶化。廖静文坚信,没有那段日子的辛劳,徐悲鸿后来的早逝不会发生。她对此显得愤怒且不屑。
在经历了丈夫去世后,只有30岁的小女人的生活,我选择避开探讨她是否有新的感情。不过,在谈及遗憾时,她自行分享了一段与徐悲鸿以外的情感经历。当问及一生是否有遗憾,我指的是她把一切奉献给了爱人,而自己的梦想未能实现,是不是会感到遗憾。她却坦言,有这样的遗憾,那是一段非彼此关系中的故事。
在一次旅行中火车上的偶遇里,一个军官成为他们家的一位好友,他对廖静文产生了感情,并最终赢得了她的心。在离婚后的生活中,他们并没有找到幸福,因为廖静文一直无法忘怀对徐悲鸿深沉的情感。她说出的话让我泪目:“如果黄泉之下,我们百年后重逢,我将哭着靠在他的胸前,将这五十年的思念告诉他。”
每一次采访,无论面对何种故事,都让我的情绪保持平稳客观,但面对这份伟大的爱情,我却难以抑制内心的感动。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情感,让我深刻体会到爱无国界,它超越时间空间,对于那些真挚的心灵而言,即使隔千山万水,也是可触摸的手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