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交友之路上,朋友往往被视作麻烦的来源。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当年轻人准备结婚时,他们不得不频繁地向朋友借钱,因为购买家具、电器等物品都需要购物票,更不用说冰箱和电视机了。那时,相声作品常常讽刺不正之风,如高英培、范振钰的相声中“后门走得勤”的“万能胶”和徐姐的故事,这些都是相声中的经典人物。当时,不正之风存在于资源稀缺和行业垄断之间,因此有人以认识多少“垄断行业”的人为荣,但这种功利性的交友方式显而易见。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功利性依然有其根基。现在,有些人死乞白赖地试图进入所谓更高层次的圈子,只要加了某些人的微信,就觉得自己就融入了其中。但实际上,这通常是一种幻想。在很多所谓的“朋友圈”,人们建立起来的是实力相当、势均力敌的人脉关系,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支持。你可能会自诩“我有很多重要的人脉”,但这不过是虚幻的一场表演,是一种攀附行为。

至今,还有许多付费课程教你如何建立有效的人脉圈。然而,我认为,只有当个人能力足够强大的时候,你才会吸引他人的注意;如果你没有能力,那么所有努力建构出来的人脉都会无效。这一点可以从苏东坡交友的情况来看,他能够找到与朋友们共同点,同时也能够接受他们之间的小争执。他曾是黄庭坚挚友,与黄庭坚虽然性格迥异,却能成为好友,并且他们经常开玩笑,嘲讽对方字体设计。

管宁割席绝交华歆,也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他因为发现华歆拾金不慎,看似小事,却因而绝交。这反映出管宁对君子的严苛标准。而华歆后来成为了栋梁人物,其清贫自持,以及拒金赐给宾客的事迹,都展现了一种品行高尚的人生态度。

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提到,他想要成为国会议员,但前提是需要某位资深国会议员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书籍这一共同爱好,与一个资深国会议员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这也是一个关于如何通过共享兴趣构建真诚关系的例子。在现代社会,我们或许应该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人际关系,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这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