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与妻子相恋3年,结婚8年,孩子都上小学了,最近却走到了不得不商讨离婚细节的地步。朋友的母亲伤心地诉苦:“这个儿媳妇,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让她满意!原来和我们住在一起,她连内衣都是我帮她洗、家务事一点都不让我操心,她还不满意,要买房子搬出去住。我搬出去之后,我们老两口天天去帮他们搞卫生、做饭菜、带孩子,每天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的,但是都很难换来她的好脸色。她们要开车出去玩,我们怕孩子非要跟着给他们添麻烦,就陪他们一起去,让她们看孩子,还没回来她就在路上发脾气……我们真的已经仁至义尽了,她还总说过不下去了,她到底想要我们怎么对她好才可以?”我与朋友夫妇相交多年,个中情况也算比较了解。在外人看来,他们的日子过得有多享受多舒服,他们的内心就有多憋屈多烦躁。她开始变得尖刻易怒,对两位老人的付出显得冷漠而排斥。

其实,这位阿姨不知道,儿媳妇很不习惯婆婆把她的内衣都拿去洗;也不习惯婆婆每天煲那么浓的汤,却很少做口味清淡的小菜;她也不喜欢每次年轻人相约的旅行也总带着父母……她其实不怕累,不怕做家务,不怕带孩子,但是却郁闷在自己家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偶尔想在家睡个懒觉,但房门会突然被两老打开,让她睡意全无。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日复一日地积累着、压抑着,最终让她走到了忍无可忍、濒临崩溃的地步。

丈夫最初还能体谅她的抑郁,但时间长了,看见父母日夜操劳,也站到了父母那边,说是她无理取闹,无知好歹。一旦争吵不断、裂痕渐深,一步步走向了婚姻的终止。朋友的一切努力,都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因为爱情转移时,那些小事情往往变成了巨大的壁垒。而最遗憾的是,这种误解和沟通不足,让两个曾经相爱的人,最终失散人海。

这场风波,也让旁观者如我思考:是否该更理解于他人的独立生活空间?是否应该学会尊重彼此的心灵需求?只有这样,当我们的爱太甚时,也许就不会再有人感到情难堪,而是一段美好的关系将因此更加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