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境。面对这些困难时,有些人选择依靠自己内心的力量去应对,而有些人则倾向于寻求外界的帮助。在这两种态度之间,我常常感到迷茫,心疼自己委屈地忍受着不公正与不被理解。

记得从小,我就特别善于安慰他人的情绪,却很少照顾好自己的感受。我总是认为别人的感受比我的更重要,这让我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为他人提供支持,但同时也让我忽略了自我关怀。每当我遇到问题或感到悲伤时,我会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解决问题或安慰他人的身上,从而错过了学习如何以同样的方式照顾自己。

这种行为模式一直持续到了大学时代。当面临学业压力、关系纠纷或者其他生活中的挑战时,我总是第一时间寻找朋友和家人的帮助。我以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带给我方向,让我走出困境。但实际上,这种依赖性反而削弱了我的自信,并且阻碍了我的成长。每次回到宿舍,看到书桌上堆积如山的作业本和那些未曾完成的心愿单,都会有那么一刻,心疼自己委屈地忍受着这个没有勇气表达真实想法的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意识到这样做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这是一种逃避现实、避免承担责任的情形,因为真正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只是暂时缓解了一些症状。而且,在不断地依赖外界帮助后,我发现自己的决策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大打折扣。我开始质疑,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如此轻易地放弃自主权,而沉浸在被动接受援助的情形里?

一个深夜,当我独自坐在灯光昏暗的小屋里,看着窗外静谧无声的一片星空,那个时候,一句“为什么不能像照顾别人一样照顾自己?”突如其来地跳入脑海。这句话犹如一盞明灯,将隐藏在阴影里的答案指引给出了方向。它提醒我,我们往往因为害怕失败、害怕孤独,所以宁愿选择继续前行,即便那条路充满泥泞与坎坷,也不愿意停下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脚步。

然而,要改变这种习惯并不容易。一方面是我需要克服恐惧,不再畏惧失败;另一方面,还要学会信任自己,对未来持有乐观态度。在这段艰难但又充满希望的旅程中,每当感觉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你,或许还觉得你过分敏感的时候,那么就用心说给那些默默支持你的灵魂听:“请相信,无论何时何处,你都是那个勇敢者。”

当然,这是一个逐渐实现的事务。不久之后,当一次又一次的小挑战来临之际,我开始尝试更加坚定地说:“谢谢你的建议,但是现在,请允许我先试试看。”然后,就只身一人站出来,用尽全力去解决问题,以此证明给予我的爱人们: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候,如果他们坚持下去,他们也能找到光明,因为他们已经拥有足够强大的内核——那就是信任自己的力量。

虽然这一切还远远不足以让我完全摆脱那种天生喜欢为他人服务的心理特质,但至少,它让我迈出了第一个坚定的步伐——认识到存在这样的需求,并决定采取行动去改变它。这份觉悟,让过去曾经让心疼发生的地方,现在变成了新的起点,它激励着我继续前进,为的是建立起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让更多次可以欣赏生命中的美好瞬间,而不会因为委屈而错过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