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四小年的晚上,我微信群里非常热闹,有好几个同学已在迫不及待地询问春节里哪天聚会了。看来,大家都很期待这一年一次的同学相聚。我上学时间不多,因此同学也不算多,但有几位从小学到初中的同学,一直交往至今。平时各忙各的,一年难得见一两次面,只有到了正月时,才能相聚一回,这已经形成了老习惯。
记得初中刚毕业时,我们一群玩得比较好的同学相约每年正月初七去母校给班主任袁老师拜年,慢慢地,这个日子就成了同学聚会之日。可惜好景不长,9年后,班主任因病去世了。我记得那是2000年的冬季,很冷。那年春节,我们没有聚会。后来,我们商定,把每年的聚会地点定在学智和永玲夫妇家。这小两口非常勤劳,早就在城区买了房子,而且都是我们初中的同班同学,大家还笑我是他们的媒人呢!
于是,每年正月初七前到学智永玲家聚会,就成为了我们的惯例。在10多次的聚会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的那次。那天来的同学比往年多了几位,有一个同学小凤,我初中毕业之后就一直没有见过她了。20多岁没见过面的老同学再次相见,无疑格外开心。
尤其是那个远在新疆工作、好几年没回家的艳萍,更是带给我们不小的惊喜。她是我小学和初中的同桌,从小是一块长大的。不过,她因为读定点分配的大专毕业后去了新疆,现在还在那里工作。“我刚在郴州买了一套房子,”艳萍说,“准备退休后常住郴州。” “谁让你在郴州买啊?怎么不到东江买呢?”秀华故作不满地说。
秀华曾经是我最美丽的小姐校花,在高中毕业后南下深圳打工,如今已经做到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而巧丽则一直在东莞打工,并且把家安置于东江,以便丈夫和两个女儿留下来,而自己独自一人去东莞上班。“因为我不喜欢做家务事,”巧丽笑着解释,“我更喜欢上班。”
与她们一样,将近十几个人重逢,让这场简单而温馨的情感交流变得更加珍贵。我发现,每一次这样的交流,都能让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情谊,它如同久闭的窗户被打开,让内心深处的声音轻声响起。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这些老朋友之间的一些变化也逐渐显现:女生们似乎越来越占据主导角色,他们围坐在一起聊天,对生活的小确幸、孩子们的事迹充满兴趣。而男生们则更多地参与家庭琐事,或许对此感到有些无奈,但总体来说,没有人愿意放弃这种团结友爱的情感纽带。
将来等我们老的时候,如果都能像现在这样,不仅仅是在聊聊天或享受美食,还能够一起分享彼此的人生故事,那么这份情谊所带来的快乐,将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此刻,即使只是短暂的重逢,也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因为明年的春节又将迎来另一次共同欢庆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