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那颗老土的心里,语言就像一口锅里的肉汤,浓郁而又复杂。从小到大,我耳濡目染的汉语,是那种全是肉的糙汉文——它不拘小节,不讲究繁复,它只追求一种原始而直接的表达方式。
记得小时候,家乡的小伙伴们喜欢用“咔哒”、“咚当”来形容声音,这些词汇虽然粗犷,但却能准确地传达出它们想说的东西。这些词汇,就像是他们心中的“肉”,质朴而真实,没有丝毫装饰。
长大后,我开始接触更多书籍和文章,那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的语言还有那么多层次和深度。但即便是在那些文字中,我也能感受到那个纯粹、直接的风格。那是一种对话者的直觉,用一个字或短语就能让人心领神会。
我曾经尝试过写作,也尽力模仿那种全是肉的糙汉文。我希望我的文字能够像老家的菜一样,有点油腻,有点厚重,让人一读就会有饱足感。这并不是说要避免高雅,而是因为我相信,一句话、一段落,如果能够打动人的内心,那么它就是最好的文学了。
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精致华丽的话语所吸引,以至于忘记了简单真挚的情感交流。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语言使用习惯,不断寻找那些能够触及人心灵深处的声音和情感表达方式。这,就是我这篇自白想要传递给大家的一点思考: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精细化的大环境下,让我们不要忘记那份简单而真诚的情感交流,即使它看起来有些粗糙,也许正是这种“全是肉”的文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